2025年5月,杭州、南京等城市街头突然涌现一种名为“冬厘果”的“新疆特产”,摊贩宣称其产自天山脚下,小果15元/斤、中果30元/斤、大果60元/斤,引得市民争相购买。然而,这看似珍稀的水果实则是披着“神秘外衣”的普通梨子,一场以地域标签为噱头的营销骗局正悄然上演。
高价水果的“身份疑云”
“冬厘果”外观呈黄绿色,形似苹果但底部有深褐色斑痕,切开后果肉与普通梨无异。多位新疆本地人及农业专家明确表示,从未听闻该品种。衢州市农科院果树所副所长吴群指出,其表皮特征与河北皇冠梨、雪梨高度相似,可能是通过茌梨去萼技术处理后的产物。对比发现,普通皇冠梨售价仅5.98元/斤,雪梨7.8元/斤,而“冬厘果”溢价高达8倍。
营销套路与消费陷阱
摊贩利用“新疆产地”“限量供应”等话术制造稀缺性,并通过试吃环节诱导购买。多名消费者反馈,试吃时口感清甜多汁,但买回家后发现味道寡淡,甚至有网友揭露摊贩在刀片上涂抹糖水。更值得警惕的是,该摊贩曾现身多地年货会,消费者花费上百元购买的“冬厘果”,实则与普通梨口感无异。
这场“水果刺客”闹剧,本质是利用消费者对地域特产的信任与猎奇心理,通过虚假宣传牟取暴利。面对层出不穷的营销套路,消费者需保持理性,避免为“伪特产”买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