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泰山景区内500台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成为游客“征服十八盘”的“物理外挂”。这款由泰山文旅集团与深圳肯綮科技联合研发的设备,单日租赁量突破800台次,部分热门时段预约需提前三天,带动景区非索道游客量同比增长47%。
技术赋能:从“人扛腿”到“AI代步”
机器人自重仅1.8公斤,采用碳纤维骨架与AI步态识别算法,可实时感知穿戴者肌肉发力状态,提供15牛·米扭矩助力。实测数据显示,其可减少40%腿部力量消耗,续航达14公里,甚至帮助体重280斤的游客成功登顶。下坡时,设备自动切换至“护膝模式”,通过电磁阻尼系统缓冲膝盖压力,较传统登山杖安全性提升3倍。
场景革命:银发族与Z世代共赴“赛博登山”
租赁数据显示,60岁以上用户占比达35%,其中82岁老人张德全佩戴设备完成红门至南天门全程,直言“比走平路还轻松”;年轻游客则热衷于在抖音发起#外骨骼登泰山挑战#,相关话题播放量破2亿。景区更推出“机器人+封禅大典”夜游套餐,游客穿戴设备夜爬后可凭助力数据兑换实景演出VIP席位。
争议与未来:科技与自然的边界博弈
尽管日均创收超12万元,但“登山作弊”质疑声渐起。有学者指出,过度依赖设备或削弱登山“征服感”。对此,景区计划推出“分级助力系统”,游客可选择30%-70%助力档位,并增设“无设备体验区”平衡传统登山文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