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回应小米SU7 Ultra话题时直言:“我们不将小米视为直接竞争对手。”这一表态与小米SU7 Ultra以2分9秒944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量产车圈速纪录、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的舆论热度形成微妙反差,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与新势力在电动化转型中的价值认知差异。
从技术维度看,小米SU7 Ultra的赛道表现确实惊艳。其搭载的双V8s电机与宁德时代麒麟Ⅱ电池组,配合赛级碳陶瓷制动系统,使整车零百加速仅需1.98秒,极速突破350km/h。然而,奥博穆强调“驾驶能力”的差异,直指豪华品牌的核心壁垒——底盘调校与机械素质。保时捷Taycan Turbo GT虽圈速稍逊,但其两速变速箱与800V架构在持续输出稳定性上的优势,仍是赛道外日常驾驶场景中难以被参数取代的体验。
更深层的竞争逻辑在于品牌溢价能力。保时捷在华单车均价超80万元,而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起售价切入市场,其用户画像中超70%为BBA车主,印证了“性能平权”对传统豪华品牌消费群体的虹吸效应。但奥博穆的表态暗示,保时捷更在意通过电动化转型重塑品牌基因,而非陷入参数竞赛。
这场“赛道交锋”本质是电动化时代价值坐标的重构。当小米以技术下放冲击百万级市场时,保时捷选择用“下个赛道再见”的姿态,守护传统豪华品牌的技术信仰与文化积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