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瑞幸咖啡4部手机点出3种价格”的争议登上热搜。记者通过四部不同手机登录瑞幸微信小程序,发现同一门店的生椰拿铁显示价格分别为9.9元、10.9元(两台手机)及13.9元,其中最高价账号为消费频次最高、积分最多的黑金鹿会员。这一现象引发“大数据杀熟”质疑,而瑞幸官方回应称“系统随机发放优惠券导致价格差异”,并强调“不存在消费越多价格越贵的情况”。
这场争议背后,是互联网平台“动态定价”策略与消费者公平交易权之间的微妙博弈。瑞幸门店工作人员解释称,价格差异源于商圈优惠、限时活动等随机因素,而客服则将价格波动归因于优惠券的差异化推送。然而,法律界人士指出,若平台通过用户画像定向推送优惠券(如对新用户发放大额券、对老用户减少优惠),则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以酒店预订、网约车等行业的先例来看,此类行为一旦被证实存在“千人千价”的精准收割,或将面临监管处罚。
值得关注的是,瑞幸并非首次陷入定价争议。此前,其会员体系因“高消费用户优惠缩水”被质疑,而此次事件中,黑金鹿会员反成高价“重灾区”,更引发公众对算法歧视的担忧。在流量红利消退的当下,平台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用户信任,将成为决定品牌生命力的关键命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