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北大社会学硕士入职高校食堂的新闻引发热议。当事人坦言:“比起996,我更想要生活。”这一选择折射出Z世代就业观的深层变革。
职业祛魅:高学历≠高压力
该员工每日工作6小时,月薪6000元,但享受寒暑假和食堂免费餐。对比互联网大厂“年薪25万但日均加班3小时”的岗位,其时薪反而更高。
社会学实验:基层岗位的田野调查
她将食堂窗口视为“社会观察站”,记录学生饮食偏好、消费习惯等,计划未来出版《中国高校饮食人类学》。这种“职业即研究”的模式,在日本“便利店哲学家”中已有先例。
教育反思: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精英”?
2023年硕士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但科研岗位仅增长2%。当高端岗位饱和,“向下兼容”或许成为理性选择。正如网友评论:“北大培养的是思维能力,不是必须当CEO。”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