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主林先生没想到,他抢到SU7创始版的喜悦只持续了72小时——一次轻微剐蹭后,客服告知"排队等配件要45天"。这种反差暴露出小米汽车的阿克琉斯之踵:其自建的56家服务中心,要应对已交付的8万辆SU7,平均每个网点负荷是传统品牌的3倍。更糟的是,一体压铸车身导致小损伤也需整体更换,单次维修成本高达2.8万元。
社交媒体流传的"售后圣经"道出车主无奈:问题按"音量减+电源键"重启,严重故障直接拖车到比亚迪4S店。面对危机,小米紧急启动"百城百店"计划,但资深技师培养需要时间。某新势力售后总监评论:"互联网思维在制造业会遭遇重力,汽车不是手机,用户可以忍受抢购,但无法接受爱车变成'展品'。"这场交付量与服务力的赛跑,将决定小米是成为汽车界的苹果,还是下一个乐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