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支付浪潮的冲击下,ATM机正加速退出公众视野。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ATM机具数量已锐减至80.27万台,较2019年峰值减少近30万台,降幅达26.87%。这一数据折射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深刻变革。
ATM机的“退场”与移动支付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银行处理电子支付业务量突破3016亿笔,金额高达3426万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35%和31%。扫码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已渗透至日常消费的毛细血管,年轻人“无现金生活”成为常态。一位00后大学生坦言:“我从未用过ATM机,手机支付更方便。”
银行业也在主动调整布局。近一年来,超过50家银行宣布关闭无卡存取款、扫码存取款等业务,部分银行甚至全面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ATM机厂商面临经营压力,行业洗牌加速。不过,ATM机并未完全消失。在偏远地区、老年社区及跨境支付场景中,现金存取需求依然旺盛。例如,某商业银行在边境地区部署的ATM机,既满足当地居民跨境支付需求,又助力金融扶贫工作。
ATM机的转型已成为必然。未来,其将向综合性服务工具演变,融合生物识别、远程视频客服等技术,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和生活服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