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高考不足一月,一份标注“DeepSeek预测2025高考题”的试卷在电商平台悄然走红,单套售价298元,5月10日恢复原价398元,截至5月13日销量已突破111份。这场由AI技术引发的“押题狂欢”,正成为考生与家长焦虑情绪的出口,也暴露出教育市场的荒诞与无奈。
DeepSeek作为AI大模型,其预测逻辑基于历年真题数据、社会热点趋势及命题规律分析,涵盖“科技伦理”“青年责任”“文化传承”等高频考点。例如,针对作文题,AI推测可能涉及《算法时代的温度》《在世界的坐标中寻找青春答案》等命题方向,并附上相关时事素材与金句模板。然而,所谓“预测卷”本质仍是“概率游戏”——商家将历年真题与AI生成的模拟题拼凑打包,辅以“命中率超60%”的模糊话术,精准拿捏考生“搏一搏”的心理。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机构将AI预测包装成“绝密资源”,利用信息差收割焦虑。有家长坦言:“明知是概率问题,但孩子多看一道题就多一分安心。”这种“宁可信其有”的消费心态,折射出应试教育体系下对“确定性”的病态追求。
教育专家指出,高考命题的核心在于考察学科素养与思维品质,而非知识点的机械重复。AI押题或许能押中题型,却无法押中真正的“考题”——那些需要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与人文关怀的答案。与其迷信“AI神算”,不如回归教材与真题,在扎实积累中构建知识体系。毕竟,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一场赌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