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西山水库上演现实版“生态惊悚剧”——市民王先生在湖边散步时,目击一群体长超50厘米、通体黝黑的无鳞怪鱼成群游弋,其中最大个体接近1米。经大连自然博物馆鉴定,这些“黑影杀手”实为原产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塘鲺,其黝黑流线型身体、四对触须及无鳞特征,与华南地区多起入侵事件中的“元凶”高度吻合。
这场“不速之客”的造访绝非偶然。作为热带鱼类,埃及塘鲺虽最适水温为25℃-30℃,却凭借鳃上辅助呼吸器官与皮肤呼吸能力,在7℃-38℃极端水温中存活,甚至能像攀鲈般短距离离水迁徙。专家指出,此次现身的种群极可能为人为放生所致——这种杂食性掠食者昼伏夜出,以小型鱼类、无脊椎动物为食,其超强繁殖力(单次产卵超万枚)与广食性,足以在短期内摧毁本土鱼类食物链。
西山水库的生态警报已拉响。尽管大连冬季严寒或致其无法自然越冬,但残留个体仍可能通过捕食鱼苗、争夺栖息地,挤压黄颡鱼、鲫鱼等本土物种生存空间。2023年江苏常州长荡湖曾发生类似事件:2.5万斤埃及塘鲺被非法放生后,因低温大量死亡,腐烂鱼体反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危机。
面对这场“生态入侵”,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已启动紧急排查,并呼吁公众警惕“伪善放生”陷阱——根据《刑法》规定,非法释放外来入侵物种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当“善意”化作生态炸弹,或许我们更应记住:真正的慈悲,始于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