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义乌国际商贸城迎来“洋面孔”扎堆现象——来自中东、非洲、欧洲的游客拖着行李箱穿梭于玩具、饰品、电子产品展区,单日外商客流突破2万人次,同比激增40%。这场“进货式旅游”热潮背后,是中国制造与全球消费的深度碰撞。
免签政策与购物便利催生“爆买”热
自中国对54国实施240小时免签政策后,义乌成为外国游客“中国购”的首选地。叙利亚采购商Anas透露,其团队今年计划采购量较去年增加30%,目标商品涵盖蛇年主题文创、智能玩具等。而乌兹别克斯坦游客穆罕默德则携友人专程前来,称“这里能找到想象不到的黑科技产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更让外国游客无需等待,当场完成采购退税。
“世界超市”变身4A级景区
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全球首个购物旅游4A级景区,通过“一件也是批发价”策略吸引散客。三区眼镜店主楼翘楚称,假期零售订单占比达30%,AR眼镜、机器人等“义乌智造”成爆款。商贸城内,16条旅购路线将7.5万个商铺串联成“全球商品博物馆”,外国游客日均停留时长超6小时,人均消费达2000美元。
从“义乌制造”到“中国体验”
外国游客的“进货清单”早已超越商品本身。在商贸城五区,土耳其餐厅、印度小吃等异域美食成为打卡点,单日翻台率超10次。义乌更推出“高铁票换免费接驳”“多语种导购”等服务,让外国游客实现“无缝衔接”的跨境购物。当“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深度融合,义乌正从“商品中转站”进化为“全球消费目的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