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一家名为"好特卖"的临期食品超市成为现象级打卡点,北京首店单日涌入3万消费者,货架商品两小时补货一次仍被扫空。这场看似荒诞的抢购狂欢,实则是年轻人对高物价的集体行为艺术。
临期商品的消费升级悖论
货架监控显示,68%的抢购者瞄准的是原价百元现售19元的进口巧克力、5折星巴克胶囊等"轻奢尾货"。消费者用计算器比价的场景,构成"既要品质又要性价比"的当代魔幻。超市负责人透露:"三线城市来的游客专门腾空行李箱扫货,把临期食品当土特产带回家。"
穷鬼经济学的胜利
"好特卖"五一期间销售额同比暴涨470%,其爆火揭示了新的消费逻辑:在口红效应失效的今天,年轻人用地理套利(跨城采购)和时间套利(临期商品)对抗通胀。社交媒体上#特种兵式捡漏#话题下,满是教你如何用200元买出1000元质感的攻略。
当沃尔玛们还在为滞销库存发愁时,这家人均消费43元的超市,用空货架证明了新消费时代的真理:没有卖不出去的商品,只有定不对的价格。在消费分层的裂缝中,长出了意想不到的生存智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