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供应链咨询公司DSCC首席执行官罗斯·杨透露,苹果低成本机型Apple Watch SE 3的显示屏已进入量产阶段,提供1.6英寸与1.8英寸两种规格。这一消息标志着苹果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成本控制战”进入新阶段,更折射出智能手表屏幕技术的市场暗战。
尺寸逻辑:儿童市场与成人腕围的平衡术
此次双尺寸设计直指细分市场痛点:1.6英寸版本或延续SE系列“小手腕友好”基因,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用户优化表体宽度;而1.8英寸版本则可能向Series
7的41mm表壳靠拢,通过增大可视面积提升信息密度。这种“双轨策略”既保留了SE系列“入门旗舰”的定位,又为未来加入血氧监测、车祸检测等健康功能预留硬件空间。
技术暗战:OLED阵营的国产替代潮
尽管LG显示仍为Apple
Watch供应LTPO高端柔性OLED屏,但中国厂商正加速蚕食中低端市场。2024年上半年,维信诺、天马、京东方等厂商在智能手表OLED屏领域已占据64%份额,且京东方被曝已进入苹果Micro-LED供应链测试阶段。若SE
3采用国产OLED屏,其成本有望较LG方案降低15%-20%,进一步压缩Fitbit、华为等竞品的生存空间。
体验隐忧:屏幕尺寸与软件适配的博弈
参考前代SE机型,小尺寸屏幕可能导致部分第三方应用图标重叠、通知栏信息截断,而大尺寸版本虽提升可读性,却可能牺牲单手操作便利性。这场“屏幕军备竞赛”的终局,或许将取决于苹果能否通过watchOS 12的动态缩放技术,实现硬件尺寸与软件生态的解耦。
当SE 3的量产线启动,苹果正以“屏幕革命”为支点,撬动整个智能手表市场的成本结构与竞争规则。这场关于毫米级尺寸的战争,终将改写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叙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