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气象分论坛上,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全球首个空间天气链式基础大模型“风宇”。该模型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牵头,联合南昌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预报领域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智能驱动”的跨越式突破。
技术突破:全链式耦合与多尺度交互
“风宇”模型首创链式训练结构,将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分别建模,通过耦合优化机制实现多区域物理约束下的动态响应模拟。其数据基础融合了风云气象卫星实时观测数据与自主研发的数值模式数据,在2024年全球大磁暴事件中,对电离层电子密度总含量的预测误差控制在10%以内,较传统模型精度提升40%。该模型支持24小时短临预报,计算效率较传统数值模型提升3倍,有效突破算力消耗与实时响应瓶颈。
应用价值:护航深空探索与关键基础设施
作为深空探测的“安全盾牌”,“风宇”可提前72小时预警太阳风暴对航天器的辐射威胁,优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轨道管理。在民用领域,其预测结果已接入全国电力调度系统,通过提前规避地磁暴引发的变压器故障,减少潜在经济损失超20亿元。该模型还助力民航局优化极地航线规划,降低航空器通信中断风险。
目前,“风宇”已申请11项发明专利,其成果获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佳原生开发者”奖,为国产AI技术在核心科研场景落地提供范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