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上海车展“中国芯”展区以1200余款国产汽车芯片的集体亮相,向全球汽车产业宣告中国汽车芯片的“破局”时刻。这场由150余家成员单位组成的“芯片军团”,覆盖控制、计算、通信、存储等十大类芯片,标志着国产汽车芯片从“补短板”向“锻长板”的跨越式进化。
“硬核技术”直击行业痛点
在“中国芯”展区,神经元推出的KD6610系列车规级交换机芯片填补国内高端车载以太网空白,支持9/7/5口灵活配置,攻克智能驾驶数据洪流传输瓶颈;复旦微电子全球首发的车规级TSN+IPv6宽带总线芯片,将车内通信时延压缩至微秒级,破解多传感器融合的同步难题。紫光同芯则将金融级安全芯片技术迁移至汽车领域,年出货量达数百万颗,为智能座舱数据交互筑起“防火墙”。
“车芯联动”重构产业生态
车展现场,一台全尺寸透明车模成为焦点——其内部搭载近百颗国产芯片,直观呈现智能汽车“神经中枢”的分布:芯擎科技7nm智能座舱芯片支撑五屏联动,黑芝麻智能华山A2000芯片实现L4级自动驾驶算力冗余,华润微电子SiC功率模块让电动车续航提升15%。广汽集团联合12家芯片企业推出的“全域芯片矩阵”,更实现从电池管理到域控制器的全栈自研。
“自主可控”剑指全球竞争
面对中国汽车芯片本土供应率仅10%的现状,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在车展上宣布启动国内首条12英寸车规级芯片中试线,计划2026年量产55nm工艺芯片。上汽集团则透露,其“算法+软件+芯片”协同开发模式已推动10个国产芯片整车项目落地,2025年将实现200款车型芯片国产化替代。这场由车展引爆的“芯片革命”,正让中国汽车产业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换市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