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随着淘宝、拼多多、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相继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服务,这场持续数年的规则争议终于迎来关键转折点。表面看是售后政策的调整,实则是电商行业对“流量至上”逻辑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商业本质的回归。
商家权益的“松绑”与行业生态的净化
“仅退款”曾被视作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利器,却逐渐沦为“羊毛党”的狂欢场。据电诉宝统计,2024年电商投诉中,仅退款占比高达33.96%,职业“薅羊毛”群体通过AI伪造证据、批量注册账号等方式,导致商家“钱货两空”。某渔具商家因平台主动介入“仅退款”,半年内损失近半数订单收益,被迫缩减团队规模。规则取消后,商家将重新掌握售后主动权,有助于缓解中小商家的现金流压力,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消费者权益的“再平衡”与信任重建
取消“仅退款”并非倒退,而是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向精细化迈进。淘宝数据显示,新策略上线后日均拦截不合理退款超40万笔,平台将通过“退货宝”等工具降低商家退货成本,同时加大对虚假宣传、售假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这意味着,消费者需为“冲动消费”承担退货成本,而真正因商品质量问题维权时,仍能通过平台介入获得补偿。
平台角色的“转身”与规则透明化
电商平台正从“裁判员”转向“规则制定者”。1688平台在取消“仅退款”后,对诚信用户由平台出资补贴,商家无需承担费用;拼多多则引入AI风控模型,识别高频退货、调包等异常行为。这种转变既释放了商家的经营活力,也迫使平台完善商品质量审核机制,避免陷入“低质低价”的泥潭。
全面取消“仅退款”是电商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当“零成本薅羊毛”的幻想破灭,商家与消费者才能回归价值交换的本质,共同构建一个更健康、可持续的商业生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