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投行分析师近日预警,小米集团市值可能面临"再跌几个500亿"的风险。这一判断基于智能手机行业的结构性衰退与造车业务的"黑洞效应",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在转型期的集体估值困境。
一、智能手机的黄昏时刻
市场萎缩:2024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12%,小米主力机型均价已跌破1600元
库存危机:渠道库存周转天数增至58天,较健康水平高出40%
创新瓶颈:折叠屏手机市占率不足5%,未能扭转行业颓势
行业报告显示,小米手机业务的市盈率(PE)从2021年的35倍骤降至当前的14倍,接近传统制造业水平。
二、造车业务的资本消耗陷阱
SU7虽创交付纪录,但隐忧浮现:
毛利率承压:每辆SU7营销成本占比高达21%,远超行业均值
研发黑洞:汽车业务年投入超百亿,短期难见盈利拐点
竞争红海:比亚迪、特斯拉持续降价,价格战无终局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小米股价自SU7发布以来累计下跌18%,显示投资者对"手机厂商造车"的长期逻辑存疑。
三、科技股的价值重估潮
小米的困境并非个案:
苹果市盈率跌至17倍,失去"科技溢价"
三星电子市值较峰值蒸发近40%
整个消费电子板块正在被AI算力概念抽血
当分析师警告"还要再跌几个500亿"时,实质是指出:科技行业的估值范式已变——硬件公司若不绑定AI或能源革命,终将被归入"传统制造业"的冷宫。雷军那句"站在风口猪都能飞"的名言,正在遭遇最残酷的逆风考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