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近年来,我国儿童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取得了显著进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我国0-15岁儿童的平均身高从1990年的128.5厘米提高到了2022年的134.0厘米,平均体重从26.8公斤增加到了41.5公斤。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儿童发育水平相当。
二、出生缺陷率大幅下降
过去,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较高,是制约儿童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生儿筛查和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家长对新生儿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出生缺陷率已经大幅下降。据统计,从1990年到2022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从45.8‰降至15.3‰,降幅达到了75%。这一成果得益于全国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素养。
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
我国在重大疾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通过实施免费接种疫苗政策,预防了多种传染病的发生;通过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有效控制了食品安全风险;通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提高了疑难病例的治疗水平等。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保障了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重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此,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工作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我国儿童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这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